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现代农村人:最好的养老是在乡村有个家

    信息发布者:dzh13698895114
    2017-05-02 14:30:27   转载

    1、一说养老,我们就想到了养老院。但的概念在现代社会和传统意义上的有了不同的涵义。传统意义上的是衰老的”,是失去劳动能力、行动能力的标志,是需要被照顾的状态。而现代社会的是到达退休年龄,无论是50,60,65,甚至70,这些老人大部分都具备劳动能力、行动能力、自理能力,从生理角度看,他们并没有真正的”,但毋容置疑,他们已经开始步入老年。

    2、由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现在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们正当盛年,忙于工作和自己的家庭,无暇顾及老人的生活,有的甚至不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有的可能还移民国外了,也有一些失独的家庭,丧偶的老人,总之,只有老两口的老年生活已悄悄地向他们走来,真正的离他们越来越近。

    3、这些人的养老,养老院概念的方式是不适合的。它应该是一个养老规划,以及和这个养老规划相配套的社会安排,应该是一个比养老院更广义的人生归宿安排。

    3、先让我们看看现在一些老人在城市的处境。由于行动不便,动作缓慢,他们的活动空间只能在所在的小区内,有的在没有电梯的老居民楼,他们甚至连下楼的机会都没有,只能常年被禁锢在里。刚刚退休或者将要退休的城市人们,如果继续呆在城市,当真正的老来临时,上面所说的老人们的状况就是他们未来生活的写照。

    4、孤独是老人最大的敌人,城市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只能在独居和去养老院两者之间选择。由于经济和恋家,以及对养老院生活的恐惧等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老人最终只能选择独居在家,忍受无穷的孤独,有的甚至在家里去世几日也无人知晓。

    5、最美不过夕阳红,要让所有的老人能够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用,老有所尊,以一家一户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必须进行一个社会性的安排。

    6、叶落归根,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乡村,中国人的心灵归宿也在乡村。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城市里的许多人已经不能回到他的原籍养老归根,退而求其次,在自己工作生活许多年的城市周边寻找一个叶落之地成为了他们的一种奢求。

    7、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周边相对偏远的地区出现了空心村现象,留着村里面的就是“993861”部队的成员。村庄还在,但由于青壮年劳动力的缺失,让村庄失去了活力。曾经养育了当地村民祖祖辈辈的地方面临着荒芜的危险。

    8、村庄是人类的养育之地,这些村庄虽然现在面临凋落,但它的养育功能依然存在,它周边的青山绿水依然存在,这些老房子,这些旧村落,只要稍加修缮,加上一些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就可以成为城市老人绝佳的养老归宿之地。

    9、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改变两个观念,一个是乡村是破落之地,乡村人是落后之群。上数三代我们都是农民,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歧视乡民,我们应该把乡村作为我们祖祖辈辈发源之地来敬仰来爱护。这个观念不改变,乡村成为养老之地的前提条件就不成立,所以不要有任何的偏见,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想法。另一个观念是认为老年人就是需要照顾的对象,城里老人下来是被伺候的,其实他们中许多人身体依然健康,思想依然活跃,知识依然渊博,他们是一笔对于乡村来讲难以估量的财富。只有树立新的观念,才能让城里老人能够在乡村受到尊敬,他们的心才能最终落在我们的乡村,才能认同乡村是他们叶落归根的家。

    10、基于这两个观念的改变,我们可以确定我们的工作方向,一个是村民的文化引导,一个是城市退休人员在乡村落户再创业再就业再发光的政策和环境条件的准备。

    11、养老的乡村,首先是一个生活之地,基本的生活物资在原来的乡村是已经具备的,另外进入现代社会,一些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如居家设施、公共设施(医疗、保健、健身)、文化活动场所、安全保障设施等硬件需要进行相应的建设,但最主要的是当地乡村居民的文化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他们不能敞开心扉,自觉自愿地让城市老人落户乡村共享乡村的资源,心理上存有隔膜,乡村养老就会因为这种隔膜的存在而流产。把一个相对封闭的乡村转化为开放的能够和城市退休人群和睦相处的乡村社会,必要的文化培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

    12、远亲不如近邻,对于退休养老的城里人,乡村的邻居也是他们以后生活中最需要的人。放下城里工作职场中所有的勾心斗角,在乡村简单直接的生活环境中平等地相处,无所谓谁服务,谁不服务,所有的价值评估,最后只是自己的一个感性判断,全无任何的逻辑和理性。既然把这里作为自己生命的归宿,就彻底地放下自己的一切,忘记过往的所有,像一个平凡普通人一样快活地享受乡村的一切。

    13、这个乡村汇聚着传统和现代的两拨人,他们不分你我,共同在乡村发挥他们的作用,在传统乡村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有现代医疗、教育、商业、娱乐、科技等新的元素。

    14、在这里,我们不仅有从集中护理到临终关怀等配套老年人服务体系,也有服务于孩子们的乐园、幼儿园和学校,有提供给子女们探望老人小住的客店,有供全家团聚家宴的农家乐,也有服务一流的养生室、商务洽谈室……,总之,养老不过是乡村经济的龙头,由此可以引伸的以乡村生活为背景的服务产业链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示乡村的养育功能和能力,它不仅可以养老,更可以养幼,养所有的人。

    15、城里来的退休大军和乡村居民的结合,将传统和现代,将城市和乡村链接,化乡村封闭为开放,让乡村不仅是自给自足,还能够服务于游客,让退休人在乡村不只是养老,更能够寻找一份自己自娱的不再为工作而工作的工作,直至他们真正地了。

    16、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养老,也可以养幼,以乡村的配套设施和资源帮助在城市工作的儿女照顾孙辈,前提是乡村的教育资源和设施达到一定的水准。在退休人员里,臧龙卧虎,只要挖掘,就有可以满足养幼的需要人才。比较城市喧闹紧张的生活环境,乡村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应该更加有利。

    17、要实现这样一种蓝图,除了投资以外,目前在农村政策、法律和制度配套方面尚有许多需要完善的方面,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18、60年代有一个上山下乡运动,是鼓励年轻人建设新农村,今天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思维来演绎这个话题,让老年人扎根乡村。当年铁人王进喜为了拿下大油田,提出了先生产后生活的口号,在今天的乡村,利用乡村这片养育之地,我们可以采用先生活后生产的方式,利用乡村的房屋土地青山绿水、相应的资本、鼓励退休人员下乡和乡村居民形成新的人力资源组合,共同培育出一个以养老为龙头的生态经济发展体系。当年是穷下乡,现在是富下乡,但依然需要插队,要改变观念,要做到同吃同住同劳动,要踏踏实实地把自己的家安到乡村,成为自己的归宿之地,但生活上不需要那么艰苦,可以按城市的生活标准设计,按颐养天年的要求配套。

    19、这是一个纯绿色能够生生不息持续发展的,让空心村不空,让老人不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乡村重建共创设想,让乡村居民和退休插队人员共同建设自己的新家园。它不存在任何技术上的问题,但存在着观念的问题,需要通过创造一定的机缘和环境来让它得以实现,也需要地方政府的推动和引导,提供乡村发展的政策支持、经济扶植和自主决策空间,无须惊天动地,无须移民搬迁,在原来的乡村基础上努力实现习 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想。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